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8:00    次浏览
近日,网络上流传着一则骇人听闻的视频,这则视频由事发地点,一个饭店的监控摄像头拍下。视频中显示,2016年10月7日,一伙身着“警服”的男子,手持木棍、铁锹等工具闯入一家饭店,不由分说进屋就开始殴打店内的三名员工,期间不时用手指着饭店员工,情绪激动的说着什么,两名男性员工被打倒在地。饭店内的座椅、电脑、玻璃门等也被暴力砸坏。 这则一分多钟的视频一传上网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一时间,微博、微信朋友圈等,都被这则新闻占据了头条。网友们众说纷纭,大部分网友都群情激奋,一边倒地指责视频中的“警察”,说他们知法犯法,仗着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利暴力执法;更有甚者大放厥词,说经常见到警察执法过程中如何如何不规范。在这则网络新闻发酵12天后,事情却出现了反转。10月19日,“公安部打黑除四害”官方微博发布头条长微博辟谣,原来整件事是个乌龙。那些打人的所谓的“警察”是上海某市容管理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,他们在进行市容管理活动时与某饭店员工发生争执,继而从口角发展至大打出手,使该店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受伤,目前涉事10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。 事已至此,本该完美结束。可辟谣新闻出来后,有些网友的评论和态度却十分耐人寻味。“辟什么谣,这点权力还不是政府给的!”“这回不用临时工顶包,直接是外包公司了”这样的观点评论不绝于耳。我不禁要问,这个社会怎么了?网络喷子们什么时候才肯收手?白纸黑字的辟谣,证据确凿,板上钉钉的事也要鸡蛋里挑骨头,无理也要搅三分。这是所谓的公民意识的提高吗?如果这件事一开始没被刻意曲解,直接就报道是两个公司,两伙普通百姓之间发生了纠纷,恐怕连关注的人都没几个吧,更别说那些“义愤填膺”的评论了。说不定还会有大把人“理性”的分析,视频只是截取了一部分,并没有看到全部的起承转合,原因也没看到,其实是有失偏颇的。而且,细心留意也能看出他们穿的也不是警服。可偏偏被某些网友,明示暗示是警察,大家就一股脑的“失去了理智”,一窝蜂似的开喷了,说白了,就是网上说话不用负责任,人人都躲在暗处任意开炮,若施行网络实名制,恐怕将是另一番景象吧。微博网友“月子VT”说出了部分网友的心声,“呵呵,辟谣了不是警察打人又说为什么要外包给公司。明明前段时间大公鸡(喜欢攻击人的网络喷子)还大声疾呼学国外的购买社会服务管理,现在购买了又说为啥外包。反正就是找不到体制的错就一直找茬。”其实仔细想想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、听过太多人民警察执法为民,克己奉公的先进典型。新疆警察时刻坚守在反恐防暴第一线;缉毒警察以生命为刃,用鲜血染戟,为千千万万的人民在黑暗中前行。再看我们身边,以沈阳为例,所有公安民警24小时换班在街面巡逻,就是为了保障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;还有两个女交警为了车辆行驶安全,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下,守在缺失井盖的窖井旁40多分钟,直到市政公司来人修理。放眼全国,更有交警大雨中坚守岗位指挥交通,市民雨中为其打伞的“警民共谱鱼水情”的温暖画面。这些随处可见的景象可能不及某些新闻那么吸人眼球,那么劲爆,可这是真真实实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。这些哪一件不体现了我们人民警察立警为公,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?近一段时间以来,一旦发生涉警舆情,“仇警”、“黑警”就成了舆论主调。部分网络大V、公知、媒体为了博人眼球,小题大做、以偏概全、捕风捉影甚至是无中生有,故意制造警群对立,激化矛盾。不仅使传媒的公信力下降,更透支了百姓对人民警察的信任,严重影响了公安队伍的形象。诚然,偌大的公安队伍中也会有个别“害群之马”,难免良莠不齐,从严治警永远只有进行时,公安工作也需要舆论监督。但是,对于那些恶意“黑警”、造谣生事的网络段子手、键盘侠,也应该依法予以查处。毕竟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,违法传谣就该受到法律的严惩。(作者单位:沈阳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)